土家族摆手舞
土家族摆手舞源于渝、鄂、湘三省市的酉水河一带。即重庆的酉阳县、湖南的龙山县、湖北的来风县。
据考证,最早流行于酉阳县的可大、沙滩、老寨、酉酬、后溪等10多个乡。在那里的摆手舞成为土家人祭祀、节日喜庆娱乐的主要方式,摆手堂成为土家族人的主要文化舞台。摆手:土家语叫做“舍巴日”。意为在摆手时既歌又舞,早在人类的渔猎时代就开始产生,与古代的“巴渝舞”有悠久的渊源关系。舞蹈形式有“单摆”、“双摆”、“回旋摆”。其舞姿有跋山涉水、农事劳动、战斗姿态、日常生活等。这些舞蹈动作,生活气息浓郁,舞姿舒展大方,表现了土家族人粗旷豪放的民族性格。
关于摆手舞的起源,学术界没有定论,争论较多的观点如下:劳动创造说、祭祀起源说(原始祭祀的巫舞之说)、巴渝舞起源说(巴人原始舞蹈之说,由军战舞到巴渝舞或踏踢舞再到摆手舞;直接由巴渝舞演变而来)、战争起源说等,也有巴楚文化交融的产物的说法。“世代居住在峡江地带的土家族继承了古代巴人歌舞的优良传统。他们与杂居在这里的苗族、外来的汉族长期相处,世代相交、互相学习、取长补短。所以这里的歌舞活动,也深受中原文化、巴蜀文化、吴越文化的影响,其中尤以楚文化的影响为甚。”土家族人在保持自己的民族舞蹈特色的同时,大量吸收了楚、汉民间舞蹈的营养成分。
土家族摆手舞如同世界各地的舞蹈艺术一样,都产生于人类的劳动之中,应该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时代的。由于土家族族源的复杂,决定了土家族文化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,摆手舞应该是产生于土家先民的生产生活之中,后来受到巴渝舞的影响,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型,成型时间大约在周代。
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,摆手舞增加了许多反映土家人民生活的内容。比如在渔猎经济时代,摆手舞中的动作有许多狩猎的内容:赶猴子、打猎等。进入农业经济时代,农业耕作成为土家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最主要内容,表现在摆手舞动作中:积肥、砍火畲、硝卡子、种苞谷、插秧、扯草、踩田、割谷子、打谷子、晒谷子、车谷子、打粑粑等十二个月的农村生产动作。土家族民众还将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场景用摆手舞的形式展现:打蚊子、梳头、打草鞋、钓鱼、打猪草等,又一次证明了艺术来源于生活。土家族原始信仰是以“万物有灵”为基础的自然宗教信仰,以自然崇拜、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特征。在“大摆手”中主要祭拜八大部神等,“小摆手”主要祭拜三大祖神,现摆手活动中还保留有图腾崇拜、土家傩公傩母崇拜祭祀活动等。无论是八大部神,还是三大祖神,都属于土家族祖先崇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