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沃盈利川分类信息网!
loading
立即发布信息
    信息分类

    肉连响

    时间:2024-07-19 17:09:05  编辑:沃盈利川分类信息网  来源:沃盈利川分类信息网  浏览:228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
    肉连响表演

    “肉连响”,是湖北省利川市土生土长的、以独特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方舞蹈品种,流行在该市的都亭、柏杨、汪营、南坪一带,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、肩、脸、臂、肘、腰、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。

    “肉连响”以往曾称“肉莲湘”,动作与民间传统舞蹈“打莲湘”相仿。因舞蹈以其肉体碰击发出响声为其突出特色,乡民习惯称之为“肉连响”。

    肉连响”舞蹈动作诙谐、明快,深受群众欢迎,但因表演难度大,动作要求高而使习艺者不多。

    “肉连响”的起源尚无文字记载。据本地老人潘招成(1918年生)、牟来群(1912年生)等回忆,二、三十年代,在利川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上,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在头上、手上、脸上涂满泥巴,双手活泼地拍打身体,沿街行乞,被人们称之为“泥神道”。

    解放后,“肉莲响”揉进秧歌舞、耍耍、跳丧舞、竹莲湘等民间舞蹈动作与韵味,并相应配上“莲花落”的音乐曲调,唱词即兴创作,见什么唱什么。“肉连响”多为男子表演,表演时只穿背心、短裤或者干脆赤膊上阵,肉连响主要动作有:“秧歌步”、“穿掌吸腿跳”、“颤步绕头转身”、“鸭子步”、“双打”、“十响”、“七响”、“四响”、“三响”等。

    在动律上讲究“圆转”,顺着相击部位不断改变身体倾斜角度,柔美协调。肉连响本无唱腔和伴奏,艺人根据表演的需要,加上舌头和手指弹动声响伴奏,增加舞蹈的欢乐气氛。肉连响形式简单,不用道具,不拘场合,且强身健体,极易普及,群众常用以自娱自乐、锻炼身体,深受群众喜爱,被选入恩施自治州广场舞蹈《清江舞》,在全州普及、推广。

    肉连响主要流行于利川市的‌都亭、‌汪营、‌南坪一带,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著称。舞蹈的特色在于表演者用手掌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,如额、肩、脸、臂、肘、腰、腿等,发出有节奏的响声。这种舞蹈形式不仅展示了表演者的技巧和节奏感,还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。

    肉连响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,当时一些人在寒冬腊月赤裸上身,通过双手拍打沿街行乞,这种行为被称为“泥神道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地民间艺人‌吴修富等人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挖掘、加工和整理,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——肉连响。20世纪80年代,利川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与吴修富等人合作,对传统“泥神道”进行改良,辅以“‌莲花落”的曲调及锣鼓点子,形成了今天的肉连响。‌

    肉连响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传承人的努力。‌刘守红是利川市肉连响民族文化传艺馆的负责人,他致力于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。通过在利川市中小学、社区和部队担任义务辅导员,刘守红成功组建了多个肉连响表演队,使得利川市会跳肉连响的人数达到3万余人。此外,他还带领肉连响团队参加各种演出和推广活动,使肉连响从大山走向世界,被誉为“东方迪斯科”。‌



    上一篇:利川灯歌
    延伸阅读:
    
    16607263636